"考研高考化"光警惕還不夠
2024-11-1335次
張宇馳
近日,****代表梅兵關于“警惕考研高考化趨勢”的話題,受到廣泛關注。
考研與高考,二者同為選拔性考試,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從設置初衷看,高考是面向多數學生的綜合性考查,是高等教育的門檻;考研則是針對研究型人才的選拔,是繼續深造的渠道。如今討論“考研高考化”,緣于上述界限出現了模糊。原因既有考生意愿的新變化,也有社會人才需求的新特點,更有就業市場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
數據顯示,2023年考研報名人數達474萬,再創新高。從考生來看,更熱衷于考研的原因很明顯——二本和普通一本學生需要刷新“第一學歷”,985、211院校的學生則希望借此獲取更高的學歷。熱衷學術、渴求深造的學生是考研的主力軍,但將研究生學歷看做是未來就業“敲門磚”,借考研“緩一緩”“慢就業”的比例也在不斷提高。一定程度上,這造成了人才過度集中于考場。
仔細研究梅兵代表的發言,落腳點在于“推進研究生招生和培養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培養國家急需的‘高精尖缺’人才”。當下“本科灌水”“研究生混文憑”現象時有發生,在本應進行探索性學習的研究生群體當中,不少人在為實習和就業奔波,自然靜不下心來投身學術。當人才產出與社會需求產生偏差,對于彌補研究性人才缺口來說,研究生教育回歸長線的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破解“考研高考化”,需要多方長期做好升學與就業選擇的引導。部分學生自入校起就一門心思要考研,校內風向和同輩交流也多聚焦于此,準備考試的時間甚至不斷提前,壓縮了其他選擇的空間。對此,梅兵代表同時提到了要更加關注大學生就業問題。她指出,高校和大學生應為就業早做籌謀,加強就業指導,搭建好校企之間的橋梁。鼓勵不同的選擇,可期對沖“考研熱”帶來的潛在風險。讓“就業的歸就業,考研的歸考研”,需要多點發力、長期規劃。此外,下力氣建立一批專科性頂尖高校,清晰分類、各司其職,也可向社會輸送一大批優秀人才。
總之,給“考研高考化”降溫,光是警惕還不夠,核心抓手在于提供更多選擇。應從源頭引導畢業生理性抉擇,多措并舉提供更多就業選擇,確保研招考試回歸合理定位。
東西湖職校黨員思政輔導員深入班級上思政課寧波奉化區技工學校中餐烹飪與營養膳食專業專業介紹富順職業技術學校招生條件_富順職業技術學校招生代碼紅河州最好的技校排名-紅河州十大技校排名2024年臨沂沂蒙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招生簡章、官網、地址、師資怎么樣清華大學總裁研修班招生簡章電話(清華大學總裁研修班學費多少)初中畢業可以讀的中專學校哪家好_初三學生必選的優質中專學校江陰華姿中等專業學校計算機應用專業介紹